top of page

阅读笔记 | 福柯批判论

  • Writer: M
    M
  • Sep 22, 2020
  • 2 min read

Updated: Jul 25, 2021

福柯和休谟的斗争:我们所接受的是独异性的经验知识,我们的眼睛或其他介质的观察,才有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实践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


即:知识是时空中的现实、个人及其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互动的产物。知识是一个经验过程,而非天上的镜子。独立于我们“话语”的事物本身—话语裁割事物、塑形事物以铸成它们的形象—永远不可能被某种超人的理智所把握。同时也就是科瓦雷koyre所说的的:人可以得到真理概念,但不可能抵达真理本身。


对比之下,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下,人是“存在”的真理的守护者。他的语系基于那些我们无法感知他们“在场”的“事件”。这种在场是寻找真理可能性的一种先决条件。同时这种在场只有在特殊的共同体、劳动、文化之下,才能避免柏拉图式的“一”,(多是一的不完美表现),为人类发展历史清扫出所需要的巨大场地。(这是真正的哲学发现,还是词语上的解决办法?)

福柯对此理论的批判:人是一种不稳定的动物,所能认识到家无非是一切关于他的历史,这种历史永远是实证性的。而对于人来说,真正的真理无非是经验的和独异的真理,这是因为每个物理或心理的事件,都是基于诸多原因相系的相遇形式(偶然性)。而偶然之发生,永远不会重复自身。


在已有的形式、本质(比如民主)和对应的现实之间总有不足的间隙,我们生活的世界总是不完美的,形式与现实之间这种裂隙的原因,可能就是希腊人所说的物质肉身化。当我们有了物质,我们似乎就可以闭起眼睛,无视应藏的难题,而福柯主义的精神是告诉我们,不能闭目无视,要能够恰如其分地观察那些细微的话语现实。能够在遇见独异现象时候持异见态度。


这里引出的可知论: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着我们可以认识的细节的真理和独异的经验,而指导我们行为的是一系列现象,这些现象是能够为我们所掌握的。我们可以精确人文社科或是得到一些实际的科学的结论——我们可以辨识我们的错误,可以看清我们的漫无目的。


如果说人类学,语系,种种所有已存在的学科会使得人类的思考和探索有了向量般的方向性,那么哲学是最形而上层面的向内挖掘。这些探寻的动作外圈,像萦绕在地球表皮的大气一般,即是一层纯然的不能被最终触碰到的真理的裙边。

Comments


Post: Blog2_Post

©2020 by Yisuoji.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