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喜宴 | ”中国人五千年的性压抑“

  • Writer: M
    M
  • Sep 24, 2020
  • 3 min read

Updated: Sep 25, 2020

《喜宴》将中西方社会背景下,多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推到了台前:性向的自由与传统的家庭观念的矛盾,个人自由与亲情责任的抉择,两种文化背景酿成的不同处事思维的对比。在婚宴进行至高潮处,李安作为龙套出镜,一句不经意的台词,”让你们见识一下中国人五千年的性压抑(sexual-repression)“,成为了片中的金句。


喜宴本身是庆祝美满,团聚,喜气满满的纪念仪式。在影片中,因主演角色的成婚本是假意做戏,态度和局势则与父母期盼的热闹美满大相背离。于是“喜”变成为了“戏”,更是对主角三人的刺。婚宴现场的气氛越是被哄抬,越是和气热闹,越是带上了滑稽色彩。伟同父母亲朋的笑容则仿佛热焰,灼烤着三位主角。


影片讲述了一个在纽约工作的华裔伟同,身为同性恋,为了回应父母的催婚和担心,和正巧需求美国身份和住所的房客葳葳假结婚的一系列事件。 同期在读李安的《十年一觉电影梦》,作为父亲三部曲的第二部,其剧本在88年春天写完,却并比《推手》晚三年拍出,并用二十六天即结束了拍摄。


“根在大陆,成长在台湾,漂泊在海外”。自NYU Tisch毕业后,李安在纽约沉寂了六年。没有输出,没有正式的编导相关工作,与社会的仅有连接是剧场的一些体力活。身为第一代移民,李安的成长经历使其能深刻体会他乡漂泊的寂寞,多种文化环境下模糊的身份认同,于是更能带着世界之眼探求着人性本心,塑造生动立体的角色。 据李安在回忆录里写道“有人问喜宴是什么电影?我回答喜宴是部李安的电影,我的教养,背景都反映在作品里面。”


从剧本的创作上,电影的剧情和细节离不开李安在UIUC读书时和人生其他时刻的亲身经历。从纽约市政府的公证结婚,婚礼上的闹酒花招。父亲睡着后试探鼻息,母亲的悲喜交加,几乎都是李安真实人生中的小插曲。从拍摄的视角上看,故事以现实主义的叙事方式进行着,为了增强真实感,情节中设计了多处揭示人物关系的细节。比如在婚宴上,身为新人的伟同和葳葳相互亲吻之后,Sam带着醋意为伟同擦嘴。开篇时伟同在电话中向Sam表白,是一种社会规训下相爱却不能正大光明爱的表达。前后两次“谢谢你帮我照顾伟同”的台词设计,中国文化下的敬酒细节。


借故事之手,《喜宴》撕开了婚宴习俗,中国式家长,同性恋,移民等多个母题,最终以父亲郎雄,在结尾安检处的一个展手收尾,达到调和,妥协的一种中间状态。这个极妙的镜头是物理动作意义上的舒展,同时也是对于父亲心中妥协,和释然的隐喻。“中国人讲厚道,就是装糊涂”,也体现着中华文化下家庭生活的中庸之道。父亲接受了同性恋的儿子和西洋女婿,主角三人也同意了留下孩子。传宗接代和个人生活的自由在此中和。“李安电影的魅力在于其一直在发问,一直在点火,很少给出直接清晰的回应。”他只是通过镜头拍着讲着,像针灸一样刺痛着观者。身为一部商业片,喜宴能够得到中西双方受众群的高度认同,在于故事的内核戳痛了当代社会中国人的痛点,掀开了长久以来置在台面之下的秘密。



期待看完李安的更多片。



按时间排序
已看《少年派》《色戒》《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饮食男女》《卧虎藏龙》《喜宴》
按想看程度排序
还剩《冰风暴》《推手》《理智与感情》《与魔鬼共骑》《断背山》《双子杀手》

纪录片/访谈节目《艺术的追寻:李安谈胡金铨》 《华人纵横天下》






Comments


Post: Blog2_Post

©2020 by Yisuoji.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